您的位置:首页 >政务公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重大民生信息>城管信息
    关于我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调研报告
    时间:2024-06-10 来源:朝阳市综合执法局作者:点击:

    关于我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调研报告

     

    一、基本情况

 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,按照省住建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的要求,我市建成区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2024年第一季度,设施设备完备的居民小区564个,覆盖率为100%;市建成区公共机构数量319个,覆盖率100%;设施设备完备的公共场所数量286个,覆盖率100%;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%,焚烧处理能力占比85.71%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6.39%,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7.22%。

    虽然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与南方先进城市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。为此,对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。

    二、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存在问题

    (一)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成效有待提高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(收集)点建设水平参差不齐,部分小区仅通过设置四分类或二分类垃圾桶进行分类投放,没有撤桶并点,缺少管理规范,同时大部分小区没有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桶边值守督导,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尚未有效形成现状下,分类投放落实程度较差,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不高。

    (二)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尚不健全。我市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运体系基本健全,但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尚不健全,再生资源利用站点,如废品回收站、打包站点等,基本是小型的私人运营店铺,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两网融合尚有差距,废塑料、玻璃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不高。

    (三)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层治理体系尚未有效形成。各区、各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能动性不足,社会自治作用未能充分发挥,物业企业分类投放管理责任未能有效压实。
        (四)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纵深不够。目前仍以政府为宣传的单一主导,引导工作不到位,虽然大部分市民已经知道生活垃圾需要分类,但大部分市民对什么样的垃圾应该属于哪一类还不是很清楚,导致市民分类投放精准度不高,降低了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。

    三、对策及建议

    (一)强化工作责任落实。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各成员单位,按照职责分工,压实责任,协同配合,形成合力,共同参与,提高认识,明确重点,补齐短板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,共同推动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

    (二)加大工作推进力度。两区、街道社区、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,规范引导广大群众、干部职工参与生活垃圾分类。提高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,加大分类收集设施投入与改造力度,新建居民小区要按要求规划建设垃圾分类收集设施,老旧小区要提高对投放点的升级改造力度,逐步增设分类橱窗、宣传栏、督导员公示栏及其他便民设施。

    (三)创新宣传方式方法。以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为契机,充分利用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介相结合的方式,采取丰富多彩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,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、重要意义等,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率和宣传活动覆盖率,营造良好的氛围,让垃圾分类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新风尚。

    (四)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。大力发展垃圾分类志愿者,结合现有志愿者团队,加大对志愿者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培训,提高志愿者志愿服务水平,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范围,让志愿者真正发挥作用。

    (五)加大监管执法力度。通过接收信访举报与主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,加大对生活垃圾投放、收运、处置的监管力度,依法严厉打击生活垃圾偷排、乱排、乱倒,非法收集运输处置的行为。

    (六)加大资金资本投入,完善设施建设。市、区两级财政结合实际,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理和宣传为重点,统筹安排预算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采取多种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、改造和运营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、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体系建设,提升分类处理能力,科学布局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设施,解决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飞灰处置的难题。